——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致敬第41个教师节特别报道
编者按: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六十年弦歌不辍,一甲子春华秋实。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追求卓越的动力,更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支撑。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历程,是一部与国家职教事业同频共振、与巴渝大地共荣共生的奋斗史,也是一代代教育者以“大先生”为楷模,以智慧、汗水与信仰写就的育人华章。
所谓“大先生”,是胸怀家国、涵养德行、精通匠艺、甘为人梯的师者典范。适逢第41个教师节与学校60周年华诞,让我们开启一段深刻的致敬之旅,看重电人赓续“龙翔马跃、博润致远”的精神密码,以“大先生”之志,践行强师报国之梦!
致敬重电“大先生”——
锻造“职教金师” 打造名师名匠聚集高地
重电科大人力资源处(教育强市先进集体)。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清晰指引,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笃行不怠的使命。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一支既具理论素养、又怀精湛技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破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在此背景下,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人力资源处作为学校人才战略的核心执行部门,以其前瞻性的布局和扎实的行动,悄然完成了一场从“人事管理”到“人才战略引擎”的深刻蜕变,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重电样本”。
党建领航,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党建工作并非虚功,而是凝聚人心、提升效能的关键抓手。人力资源处探索形成的“红领新”党支部工作法,将政治引领与业务提升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了团队的内生动力。近五年,处室干部职工获校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3人次;党支部入选第三批校级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名单;支部考核连续五年为“好”,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次;学校年度考核中,处室两次获得优秀等次……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高效能、高素质团队的有力证明,也为各项改革措施的顺畅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制度创新,构建师德师风新生态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该校并未满足于简单的宣传教育,而是着力构建一套“长效化、指标化、具象化、交互化”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从组织保障到失范行为处理,从争先创优到结果运用,机制环环相扣。其成功立项重庆市“试行评赞+推动教师师德师风激励机制”试点学校,并斩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国家级荣誉,标志着其“个体—团队”协同引领的模式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让高尚师德成为校园内可感可知、竞相追逐的风尚。
平台赋能,激活团队创新“聚变”效应
面对重庆“416”科技创新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让教师团队的能量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人力资源处的答案是:搭建平台,释放“鲇鱼效应”和“头雁效应”。
通过统筹教师发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多元平台,并建立“遴选-支持-任务-考核-使用”的闭环培养体系,学校成功孵化出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这不仅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意味着学校已成为汇聚和培育创新力量的“强磁场”。
雁阵格局,打造名师名匠汇聚高地
名师孕育名徒,高匠成就高徒。学校以一系列硬核制度——《优秀人才引进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现代产业导师特聘岗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打破人才发展的桎梏。以职业资格和技术技能等级为导向,通过“访问工程师”“百名博士进园区”等行动,强力推动教师走向产业一线。
成效是显著的:专业课教师中高级“双师型”占比达66.5%,年均企业实践率超95%,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质量被重庆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评议为A类。自主培育国家教学名师4名、全国技术能手21名,入选市级及以上人才项目近百名,取得了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成果。些数字共同描绘出一幅结构合理、技艺精湛、动态成长的“校-市-国家”三级人才“雁阵”图景。
数字赋能,塑造有温度的教师服务“新范式”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服务。人力资源处甘做“店小二”的背后,是一场以数字化为牵引的深刻服务变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文化深入人心,“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流动机制激活了一池春水。
而《教师手册》、新教师结对、校长赠书等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教职工个人画像”“统一成果库”“职教大脑”等数字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精准化与人性化,显著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经过长期的系统探索,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人力资源处成功推动了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驱动,以“榜样、翔越、桥梁、青苗、破壁”五项工程为联动的“双驱五联动”人才引育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为学校培育职教“金师”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其价值更获得了官方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入选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40余家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吸引50余所院校前来交流,学校更成为教育部西南地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调研对象。
它的成功实践证明,当一所学校将师资队伍建设置于战略核心,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创新与文化重塑,完全有能力在职业教育的大潮中劈波斩浪,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奠定最坚实的人才基石。这,正是“重电样本”的深度与魅力所在。
致敬重电“大先生”——
从课堂到社区,他用代码为学子“编程”未来
张靖(教育强市优秀教师)。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在教育强国的征程中,有一位师者,以技术为舟、以仁爱为桨,在职业教育一线默默书写“大先生”的担当——他就是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的张靖。作为荣获“重庆市技术能手”“重庆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优秀教师,他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践行者。
自2017年投身网络安全教育以来,张靖始终秉持“育人以爱,传技以专”的理念。他独创“情境竞技式”教学法,将枯燥理论转化为沉浸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针对实验环境搭建难、数据恢复复杂等教学痛点,他带领团队历时三年攻坚,成功自主研发网络攻防靶场平台,极大提升教学实效。2022年,他凭借卓越的教学创新,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作为渝中区网信办“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顾问”,他积极投身信息安全公益事业。他研发互动教学游戏,还原真实攻防场景,深入社区、校园开展网络安全义务宣讲,相关活动被华龙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广受社会好评。从讲台到社区,他致力构建全民网络安全防护网,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张靖既为严师,亦为表率。他带领学生开展高强度训练,对每个技术细节反复打磨,精益求精。近年来,他指导学生屡获国家级奖项,包括两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冠军等重量级荣誉。这些成绩背后,是他365天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从教以来,张靖始终以学者之志钻研技术,以匠者之心打磨教学,以师者之德培养学生。他躬耕职教、矢志育人的事迹,不仅镌刻着一位教师的闪光足迹,更诠释了“大先生”的精神内涵——胸怀家国、精通技艺、甘为人梯。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浪潮中,张靖正以他的专业与热爱,继续点亮无数学子的梦想之路。
致敬重电“大先生”——
教学一线“守护者”,学生的“订制导师”和金牌教练
张林生(教育强市优秀教师)。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在教育的沃土上,张林生已默默深耕23载。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他以爱心为笔、匠心为墨,在教学与育人的画卷上写下动人篇章。
教学运行管理的岗位上,藏着他对责任的坚守。这份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他始终抱着“服务师生、助力成长”的初心,用细致与耐心搭建起师生间的沟通桥梁。
他创新性构建“三维联动”管理机制,精准捕捉学情与教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资源分配。在他任职期间,学院实现教学事故“零发生”,为教育教学的平稳推进筑牢了根基。
办公室的门,是他为学生敞开的“温暖窗口”。无论教学管理工作多繁忙,他从不忘关注学生成长。作为专业导师,他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开放,课余时光里,常有学生在这里围坐,或请教学业难题,或分享成长心事。他会不厌其烦地解答疑问,也会一对一倾听学生需求,用个性化指导为他们拨开迷雾。这份毫无保留的关爱,让他成为学生口中的“良师益友”,也让办公室成了学生心中的“温暖港湾”。
赛场的荣光,见证着他以赛育人的用心。凭借专业特长,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电子设计大赛赛题,为参赛学生制定周密培训计划。连续18年,他坚持陪伴学生征战各类赛事,从国际赛场到国家级、市级舞台,共收获国际奖项1个、国家级奖项3个、市级奖项8个。一张张奖状背后,是他用技能点亮学生人生的坚守,也践行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用结合”的育人目标。
从规范教学管理到守护学生成长,从指导赛事获奖到探索育人新径,张林生始终以行动诠释教育者的初心,用热爱与坚守,为学生铺就了一条通往成长与梦想的星光大道。